林芝地區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平均海拔3100米,被稱為西藏的江南,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著稱于世。山清水秀的林芝藏語意為“太陽寶座”,它的東面及
東北部與
云南省、昌都地區相連,北面是那曲,西部和
西南部分別與拉薩市、山南地區相鄰,南部又與
印度、
緬甸兩國接壤。風景名勝林芝地形起伏大,海拔高差大。雅魯藏布江款款流淌的河水在這里留下巨大的拐彎,越過崇山峻嶺的喜馬拉雅山支脈。從此變成了寬闊平緩的布拉馬普特拉何,這條西藏人心中的母親河在很長的一段是流向西方,纏繞于雄壯的喜馬拉雅山脈,可謂綿長,可惜再也尋不到歸途。林芝旅游風景區的旅游景點有:布久喇嘛林寺——屬紅教,是林芝地區重要的藏傳佛教場所。垓寺依山傍水,佛殿庭院掩映綠蔭之中,院內藏犬成群。整個寺院形狀內呈正四角,外底層屋檐共有二十角,第二到第三層屋檐為八角,佛殿高20余米,內徑10余米,上覆金頂,呈塔形,四面墻體分以白藍紅綠四色涂之。喇嘛林寺有著名的蓮花生大師踐石遺跡,寺內精美的壁畫也堪稱藏東之美。帕嘎寺——位于工布江達縣娘浦鄉,海拔5000米。早先屬甘丹寺管轄。傳說寺內有兩靈塔,其一放置甘丹寺一任赤巴宗喀巴大師的衣帽鞋等,帕嘎寺約建于五世達賴時期,屬黃教。寺中共供大小佛像1000多尊,有僧人近百。該寺后的帕嘎神山在工布地區有名,山形似多吉帕姆女神,山腰處的多吉帕姆女神肚洞處更是靈驗,有神洞之稱。仁欽崩寺——該寺是墨脫的寺院,位于墨脫村南則瑪拉山上。據傳是由甘布寺中的活佛甘布建筑的,初是一座有12面墻和東
西南北四門的石木結構三層建筑,內有鍍金銅佛像多座。1950年毀于地震,后重修為東西兩門建筑。其景點還有:列山古墓群、南迦巴瓦峰、桃花溝、錯高湖等。旅游旺季時間林芝地區屬于熱帶濕潤和半濕潤氣候,年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年均溫度8.7℃,四季皆適宜旅游。歷史文化林芝,藏語意為“娘氏家庭的寶座或太陽的寶座”。林芝古稱工布,歷史古老,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時期。20世紀70年代,尼洋河邊發現了一批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遺骨和墓葬群,考古表明早在四五千年之前,林芝地區已有人類從事刀耕火種的農業,過著相對定居的生活。出土文物中的網墜、箭頭,還說明這里的人們不僅在古代的尼洋河、雅魯藏布江而且在已被這些河流襲奪的古湖泊水濱從事農業,也兼從事漁業。專家研究認為他們應屬于一個大的部落以至部落聯盟或族體,并將他們稱為林芝人。在藏東南地方,林芝人和林芝文化是具有相當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