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十分偉大的政治家、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
中山(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屬紀念建筑群。
中山陵面積共8萬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風格。
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鐘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鐘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鐘擺錘。祭堂中有中山先生
大理石坐像。像座東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中山陵是個不錯的紅色旅游景點回味歷史,尋革命先烈足跡。下面一起欣賞
中山陵圖片,緬懷革命先烈。
中山陵景區圖片——牌坊陵墓入口處是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
中山陵景區圖片——墓道中山陵墓道,亦稱甬道,由博愛坊至陵門,全長440米,寬36米,分辟三道,中間的一條寬12米,為鋼筋水泥路面,左右兩條道路,各寬4.6米,植檜柏各二行。在墓道兩側之間,由南相北,對稱地排列了五對長方形的花池,雪松和檜柏對稱地種植在每一對花池里,緊緊地護衛在中道兩側,顯得高潔峻拔,氣勢雄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謁陵者走在松柏侍立的墓道上,不由得產生一種對孫中山先生的懷念和崇敬之情。
中山陵景區圖片——陵門通過博愛坊大門,是一條長達480多米的墓道登上平臺便可看到陵門。其平面圖為長方形,寬27米,高16.5米,進深8.8米,計有三個拱門,各裝有對開的鏤花銅門。中門的橫額上鐫刻著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四字。陵門進口兩側還有一對石獅高約3米。陵門后是碑亭,亭正中立有一塊高達9米的花崗石碑,上刻譚延闿所書“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24個鎦金顏體大字。
中山陵景區圖片——石階中山陵的墓道長480多米,寬約40米,從博愛坊起,直達陵門。
中山陵景區圖片——碑亭碑亭是一塊高約6米的碑石上刻著“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的鎏金大字。從牌坊開始,過碑亭,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臺。臺階都是用
蘇州花崗石砌成。
中山陵景區圖片——祭堂祭堂為中山陵主體建筑,融中西建筑風格于一體,高29米,長30米,寬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門為鏤花紫銅雙扉,門額上分別刻有:民族、民權、民生。中門上嵌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天地正氣”直額。 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的漢白玉坐像,出自
法國雕塑家保羅.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鐫刻六幅浮雕,是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寫照。
中山陵景區圖片——墓室祭堂堂后有墓門二重,兩扇前門用銅制成,門框則以黑色
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 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制,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臥像,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孫中山的漢白玉靈柩及臥像即安放在圓穴中。
此外,中山陵前臨蒼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氣象壯麗。音樂臺、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仰止亭、中山書院等紀念性建筑,環繞在陵墓周圍,不僅寄托了海內外捐贈者對孫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緬懷之情,而且都是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中山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