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篇
一、漢家馬廄——山丹軍馬場
山丹軍馬場地勢平坦,水草豐茂,夏季綠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黃,是馬匹繁衍、生長的理想場所。早在三千多年前,這里就已養(yǎng)馬。自西漢以來,這里以當?shù)孛晒篷R為基礎(chǔ),又引進了各種西域良馬,雜交培育出的山丹馬馳名天下,這里遂成為歷代皇家軍馬養(yǎng)殖基地,經(jīng)久不哀。山丹馬體形勻稱,粗壯結(jié)實,雄健膘悍,耐粗飼,適應(yīng)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優(yōu),是馱、乘用的良驥,目前共有一萬多匹馬。

山丹軍馬場
二、世外梨園——古鎮(zhèn)什川
位于甘肅蘭州東北方向的皋蘭縣,有一個被譽為“世外梨園”的古鎮(zhèn)——什川。什川鎮(zhèn)位于蘭州東北部約20公里處,黃河穿腹而過,這里盛產(chǎn)瓜果,俗有塞上“小江南”美稱。母親河“黃河”在這里掉頭北上,給這方水土留下亙古不變的沃野。南北有青山作屏,東西有湍流橫亙,風(fēng)光秀麗、氣候宜人,不過,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這里有目前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萬畝梨園。

三、隴上明珠——??撇菰?nbsp;
??撇菰挥谙暮涌h城西南1公里處,是??凄l(xiāng)達久灘(“跑馬灘”之意)草原的一部分,為四周群山環(huán)抱,中間開闊平坦的高山草原。??撇菰写笙暮铀畯哪系奖毙煨炝鬟^,水草豐茂,風(fēng)景優(yōu)雅,藍天白云下牛羊成群,一派自然田園風(fēng)光。
四、水天一色——金塔胡楊
金塔胡楊林位于甘肅省金塔縣城以西的潮湖林場,為三北防護林體系的一部分,胡楊林周邊分布著大面積的沙棗樹、白楊樹和紅柳等西北特色樹種,總面積達8萬畝。
五、天工匠作——黃河石林
位于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與中泉鄉(xiāng)龍灣村毗鄰。這里群山環(huán)抱,環(huán)境幽靜,空氣清新,風(fēng)景秀麗。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規(guī)模宏大,占地約10平方公里。景區(qū)內(nèi)石林景觀與黃河曲流山水相依,頗具天然大園林神韻。黃河石林生成于21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早更新世,由于地殼運動、風(fēng)化、雨蝕等地質(zhì)作用,形成了以黃色砂礫巖為主,造型千姿百態(tài)的石林 。

六、南山牧馬——甘谷古坡
古坡風(fēng)景區(qū)位于天水市甘谷縣南部藉河上游,總面積132.8平方公里。古坡河由西向東橫貫全境,系秦嶺山脈之余脈,最高海拔2716米,最低1760米,相對高差951米。為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年均氣溫7.4℃,年降水量600—700毫米,全年日照時數(shù)1600—1800小時,無霜期90—140天。
山篇
七、河西大美——焉支山
焉支山是祁連山的一條支脈,位于縣城東南50公里處。主峰百花嶺,海拔3978米。焉支山又叫胭脂山,因山中生長一種花草,其汁液酷似胭脂,山中婦女用來描眉涂唇而得名。景區(qū)內(nèi)松柏常青,草木蔥蘢,蜂飛蝶舞,鳥語花香,風(fēng)光秀麗,景色宜人,有河西“小黃山”的美稱。

焉支山風(fēng)景
八、赤色奇跡——張掖丹霞
張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迄今已發(fā)現(xiàn)的丹霞地貌群坐落于祁連山北麓,以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白銀鄉(xiāng)為中心,東經(jīng)99°30’~100°20’、北緯38°40’~39°10’之間,海拔在2000米至3800米之間。

九、云間翠嶺——甘肅舟曲拉尕山
拉尕山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境內(nèi),地處昆侖山支脈岷山腹地,白龍江上游33公里處,今年被評定為國家4A級風(fēng)景區(qū),共有景點31處。拉尕山風(fēng)景區(qū)內(nèi)亞熱帶、溫帶和寒帶植被垂直分布明顯,是集藏寨、溪流、草地、森林于一身,融北國的雄渾磅礴與江南的婉約秀麗為一體的獨特自然人文景觀,具有北方少見的歐式原野風(fēng)光,像一塊綠色的翡翠鑲嵌在白龍江南岸的青山秀谷中。

十、道教名山——平?jīng)鲠轻忌?/strong>
崆峒山屬六盤山支脈,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余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韻。

十一、林間勝景——定西貴清山
貴清山位于甘肅漳縣南72公里處是隴中黃土高原最為奇秀的自然風(fēng)景區(qū),現(xiàn)為國家AAAA級森林公園,被譽為隴中的“小華山”、“貴清仙境”。 因其綿延長達18個村社,故有“貴清十八村”之說。 貴清山為石灰?guī)r地帶,群峰林立,怪石如云,森林公園林地面積3.2萬畝,原始森林遍布,有藥用植物和觀賞植物500余種,被譽為天然植物園。

十二、云中漫步——迭部鐵尺梁
鐵尺梁;藏語叫鐵杰日,意為額中間山。此山系迭山主脊東延,岷代公路盤山而下,從山底至山頂大小27盤長17km??芍^省是甘肅內(nèi)公路盤山之最,亦是公路建設(shè)中的一大奇觀。鐵尺梁位于甘肅省迭部縣城東南30 公里 處的達拉溝,達拉河南北穿透岷山,一谷勾通甘川,成為岷山山脈中的一條通川古道。唐朝將領(lǐng)李道彥進襲吐谷渾,元世祖忽必烈鎮(zhèn)云南等運兵征戰(zhàn),均經(jīng)此道入川。

十三、人間仙境——扎尕那
扎尕那(扎崗囊)藏語意為“石匣子”,位于如今的甘肅迭部縣西北28公里處,益哇鄉(xiāng)的最上部。沒有解放以前是屬于卓尼縣楊土司的四十八個旗(藏語稱為瑪日)之一。

十四、孤峰崛起——天水麥積山
麥積山,地處天水市東南方50公里的麥積區(qū)麥積山鄉(xiāng)南側(cè),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麥積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qū)和街亭古鎮(zhèn),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它三窟為: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shù)寶庫。

十五、隴右名勝——蘭州興隆山
甘肅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蘭州市區(qū)東南45公里的榆中縣境內(nèi)距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 總面積29583.6公頃,海拔界于1800-367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4.1℃,年降雨量621毫米。。興隆山兩峰聳峙,一水中流,歷史上譽其高峻,古因“常有白云浩渺無際”而取名“棲云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境內(nèi)奇峰疊翠,飛泉流湍,林木蒼郁,風(fēng)光旖旎

十六、夢里駝鈴——敦煌鳴沙山
敦煌鳴沙山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南五公里處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過渡地帶。沙峰起伏,人們順坡滑落,便會發(fā)出轟鳴聲,稱為“沙嶺晴鳴”,為敦煌八景之一。長40公里、寬20公里,最高處約250米,全山積沙而成。山峰陡峭,背如刀刃,山麓有翡翠般的月牙泉。出敦煌城向南6公里,一眼就看到連綿起伏的鳴沙山。

十七、佛道一心——蓮花山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甘肅省東南部的康樂、臨潭、卓尼、臨洮、渭源5縣接壤地區(qū),是黃河一級支流——洮河的重要水源涵養(yǎng)區(qū)之一,水源涵養(yǎng)作用明顯。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3°39′59″~103°50′26″,北緯34°54′17″~35°01′46″間,屬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

十八、阿尼嘎卓——馬牙雪山
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西部,距天??h城西部35公里處,年均氣溫-6.5攝氏度,西北--東南走向,東西長約45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本地人稱白嘎達山。 主峰白尕達,藏語稱倫布什則,意為最高的須彌山,海拔4447米。

十九、青山古樹——隴南官鵝溝
官鵝溝在甘肅省宕昌縣境內(nèi),全長32公里,總面積約1763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5.1%,溝內(nèi)有色彩斑斕的湖泊,和松柏茂密的原始森林,有高聳入云的險峻峽谷,和從山頂或半山懸崖上直瀉而小的大小瀑布,最深處為高山草甸和終年不化的雪山。

二十、潔凈之地——夢柯冰川
夢柯冰川位于甘肅省肅北縣祁連山區(qū)面積21.9平方公里,是祁連山區(qū)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溝地區(qū)共有冰川44條,面積共54.3平方公里左右,有“透明夢柯”之稱,蒙古語意為高大寬廣的大雪山。“透明夢柯”冰川末端海拔4,260米,最高峰海拔5,483米。它有寬大的粒雪積累區(qū),坡度較平緩,冰面坡降為3度到6度,人員容易進入、攀登。粒雪區(qū)最大坡度數(shù)26度,沒有雪崩危害。

二十一、冰雪潤物——祁連山
祁連山的平均山脈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間,高山積雪形成的碩長而寬闊的冰川地貌奇麗壯觀。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稱為雪線,一般而言,冰天雪地,萬物絕跡。然而,祁連山的雪線之上,常常會出現(xiàn)逆反的生物奇觀。在淺雪的山層之中,有名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狀蠶綴,還有珍貴的藥材-高山雪蓮,以及一種生長在風(fēng)蝕的巖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蓮、蠶綴、雪山草又合稱為祁連山雪線上的"歲寒三友"。

二十二、橫嶺橋山——慶陽子午嶺
子午嶺地跨陜西、甘肅兩省處于黃土高原的腹地。因與本初子午線方向一致,故稱子午嶺。子午嶺位于著名的董志原和洛川原之間的抬升山地,東北部與白于山、嶗山相望,南部與渭北高原相連,其北部從甘肅華池以北北西一南南東方向延展至黃陵境內(nèi)的蛐蜒嶺以南分成近乎東西兩支,伸入洛河和徑河源地,并構(gòu)成徑洛兩大水系的分水嶺。

二十三、百里崗巒——天水麥積山
麥積山,地處天水市東南方50公里的麥積區(qū)麥積山鄉(xiāng)南側(cè),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麥積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qū)和街亭古鎮(zhèn),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為: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shù)寶庫。
水篇
二十四、將軍牧馬——昌馬水庫
在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qū),有一條內(nèi)陸河,名叫疏勒河,也是唯一一條自東向西流淌的河,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甘肅省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歷時十年,建成了一座昌馬水庫樞紐及沿途十幾座小水電站和下游百萬畝農(nóng)業(yè)灌區(qū),此水庫和下游的赤金水庫及雙塔水庫聯(lián)合調(diào)度,保證著河西糧倉百萬畝良田的豐收。
二十五、藏地門戶——冶力關(guān)
冶力關(guān)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甘南藏族自冶州卓尼、臨潭兩縣境內(nèi),東鄰蓮花山自然保護區(qū),西接合作市,北與臨夏、康樂毗連,總面積79400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3%,植被覆蓋率92.0%。該區(qū)屬濕潤的高原氣候,特點是高寒濕潤,氣溫年差較小,月差較大,雨熱同季,垂直差異顯著。
二十六、凈土松濤——天水仙人崖
仙人崖景區(qū)山巍、水秀、崖俊、林密,自然風(fēng)景秀麗;人文景觀僅次于麥積山景區(qū),寺觀、廟宇、窟龕多建于高聳的峰頂或凸凹的飛崖間。自南北朝以來,歷代在這里均有建筑和雕塑造像,遺憾的是多被損毀,遺存甚少。據(jù)1953年中央文化部勘察團鑒定,這里現(xiàn)存的寺宇是經(jīng)唐、宋、明、清等朝代建筑和重新修繕的,部分泥塑為北魏晚期作品。長期以來,這里是釋、道、儒三家共存的風(fēng)景勝地。
二十七、凈水明湖——文縣天池
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隴南市文縣以北約100公里處的崇山峻嶺之中。由于遠古時期的地殼活動,致使地殼斷裂,洋湯河河道被堵截,于是在海拔高度為2400余米的天魏山上,便匯成了狀如葫蘆的一湖碧水,文縣天池有九道大灣和一百零八個小灣,方圓20公里,水深97米,水域面積80公頃。
二十八、高峽平湖——蓮花古渡
浩浩蕩蕩奔流而來的黃河,被劉家峽水電站大壩攔腰截斷,馴服在高峽深谷之中,形成一望無際的湖面,東起劉家峽大壩,西南至炳靈寺,連接永靖、東鄉(xiāng)、臨夏、積石四縣,湖岸線長55公里,最寬處6公里,湖容量5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為166平方公里,水面達20萬畝,以"西北地區(qū)最大的人工湖"著稱.

二十九、鎳都碧水——永昌西大河
西大河是金昌地區(qū)的母親河之一,金昌地區(qū)的供水基本靠西大河水庫和皇城水庫,水的來源都是靠祁連山脈冰川的雪水融化匯集到兩大水庫中,在分流到城市供水管網(wǎng)中,在西大河水庫周圍有豐富的牧場,這里曾經(jīng)拍過電影《牧馬人》。

人文篇
三十、露天博物館——漢明長城
山丹縣長城分兩類:一為漢長城,建于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2000多年。全長98.5公里,呈東西走向。由壕溝、自然河烽燧構(gòu)成。明長城由黃土夯筑的墻、墩、列障構(gòu)成。走向、長度都和漢長城相同。漢長城在北側(cè),明長城在其里,兩者相距在10—80米之間,平行延伸,象這樣不同歷史年代修筑而同時并行且至今留存較為完整的長城段在國內(nèi)實屬罕見。山丹漢明長城是目前國內(nèi)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長城,被譽為“露天博物館”。

露天博物館——漢明長城
三十一、雄關(guān)萬丈——嘉峪關(guān)
嘉峪關(guān)位于甘肅嘉峪關(guān)市向西5公里處,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guān),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經(jīng)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里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guān)城。

三十二、天下第一佛——山丹大佛寺
山丹大佛寺舊名土佛寺。始建于北魏(約公元425年),歷代屢有修葺,規(guī)模宏大。該寺歷經(jīng)數(shù)代,橫遭兵禍 戰(zhàn)亂,幾番重建,幾度興衰。據(jù)史料記載,僅在明正統(tǒng)五年(1440年)至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的440多年間,就先后修繕六次。明英宗朱祁鎮(zhèn)曾為該寺題寫“土佛”二字的匾額懸掛其間。

山丹大佛寺
三十三、天馬曾來——馬蹄寺
馬蹄寺位于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nèi)(裕固族為甘肅張掖所特有少數(shù)民族);北距張掖市市區(qū)65公里,是集石窟藝術(shù)、祁連山風(fēng)光和裕固族風(fēng)情于一體的旅游區(qū)。石窟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余處窟龕,始建于北涼。馬蹄寺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飲水落有馬蹄印而得名。傳說中的馬蹄印跡現(xiàn)存于普光寺馬蹄殿內(nèi),成為鎮(zhèn)寺之寶。

三十四、天水第一名剎——南郭寺
南郭寺,又名妙勝院,俗稱四月八山。位于天水市城南兩公里處的龍王溝東側(cè)慧音山坳。它依山傍水,氣勢恢弘。前臨耤水,背負幽林,古柏蒼翠,巨槐參天,泉水北流,風(fēng)景秀美,是遐邇聞名的古“秦州八景”之一的“南山古柏”所在地,被譽為天水第一名剎。

三十五、國際友人——艾黎博物館
艾黎博物館即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其座落在山丹縣文化街,是由甘肅省人民政府為了珍藏和展示艾黎偉大而又充滿傳奇的一生及其捐贈的珍貴文物,于1982年在山丹建成并以艾黎的姓氏命名的,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楚圖南題寫了館名——“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1982年對外開放,整個館舍呈頗具民族特色的四合院結(jié)構(gòu),主展廳為中西合璧式兩層大樓。陳列館院內(nèi)正中被松柏環(huán)圍、百花簇擁著的是路易·艾黎半身銅像,赭紅色的大理石基座正面鐫刻著鄧小平同志的親筆題詞“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永垂不朽”十三個蒼勁有力的鍍金大字。

艾黎博物館
三十六、風(fēng)電之都——甘肅瓜州
瓜州縣轄5個鎮(zhèn)、10個鄉(xiāng):淵泉鎮(zhèn)、柳園鎮(zhèn)、三道溝鎮(zhèn)、南岔鎮(zhèn)、鎖陽城鎮(zhèn)、河?xùn)|鄉(xiāng)、布隆吉鄉(xiāng)、腰站子?xùn)|鄉(xiāng)族鄉(xiāng)、七墩回族東鄉(xiāng)族鄉(xiāng)、雙塔鄉(xiāng)、西湖鄉(xiāng)、瓜州鄉(xiāng)、沙河回族鄉(xiāng)、梁湖鄉(xiāng)、廣至藏族鄉(xiāng)。唐代名城鎖陽城、“康熙夢城”——橋灣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東千佛洞、榆林窟與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是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孫悟空最早出現(xiàn)的地方,從瓜州走出的草圣張芝,堪稱稀世珍寶的象牙造像,見證了瓜州璀璨的歷史文化。

未曾領(lǐng)略過的古雍州,山水人文,滋在甘肅。所有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luò)。
甘肅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收集而來,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