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構(gòu)成一幅花卷云頂山,又名紫云山、大銀頂山,古稱石城山。海拔982米,為金堂山主峰。大云頂山山勢挺拔,峭壁入云,如刀削斧砍,環(huán)繞數(shù)里,上有平地數(shù)十畝,狀若城垣,故稱“石城山”,為宋末八大山城防御體系之一,是著名的抗元城堡遺址。山上林蔭靄深,有“云頂日出”、“霧山云海”、“云頂晴嵐”等勝景。山頂上的大云頂寺,建于南北朝,名清修寺,清康熙時重修。山上有唐代摩崖石刻造像。小云頂山距大云頂山2.5公里,山峰瘦削,全山計有110多種樹木,濃蔭蔽日,翠綠滿山。金堂小三峽系沱江切斷龍泉山脈形成,峽長10公里,山高谷深,江水奔騰出峽,氣勢磅礴壯觀。
云頂山大云頂山
海拔982米,山勢挺拔,峭壁入云,如刀削斧砍,環(huán)繞數(shù)里;上有平地數(shù)十畝,狀若城垣,故又稱“石城山”,為宋末八大山城防御體系之一,是著名的抗元城堡遺址。山上林蔭靄深,有“云頂日出”、“霧山云海”、“云頂晴嵐”等勝景。山頂上的大云頂寺,建于南北朝 ,名清修寺,清康熙時重修。山上有唐代摩崖石刻造像。
小云頂山
小云頂山距大云頂山2.5公里,山峰瘦削,全山共有110多種樹木,濃蔭蔽日,翠綠滿山。金堂小三峽系沱江切斷龍泉山脈形成,峽長10公里,山高谷深,江水奔騰出峽,氣勢磅礴壯觀。云頂山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宋在此筑城,宋元戰(zhàn)爭中,先后遷至成都府路、川府路、安軍等地,置“利戌司”重軍防守,歷經(jīng)多次戰(zhàn)斗,堅守15年,終因城內(nèi)食盡而失陷。現(xiàn)存城門8座及甕城、一字墻、炮臺、軍營、天池、水井、崗?fù)ぁ⑺姶a頭等軍事等遺址。
云頂石城云頂石城
始建于1243年的云頂石城宋代城門和部分城墻現(xiàn)仍保存完好,同時也發(fā)掘出土了大量文物,這些東西是了解宋代歷史的重要歷史遺址,它們也早已以“清幽綺麗”聞名蜀中。古城中“慈云寺”始于齊梁,規(guī)模巨大,歷唐、宋、元、明、清都有佳名,為佛教一大禪林,歷史上六位皇帝對古剎都有封賜。現(xiàn)寺中保存有清代“圣旨碑”兩座及清乾年間精工雕鑿的石結(jié)構(gòu)“七佛坊”、“漢后主讀書處”石碑,晉代大畫家張僧繇的“洗黑池”、八根整石精雕的“龍柱”等古跡,大雄寶殿還有于右任、張大千書寫的匾額。清代四川提督馬維琪激情揮毫的“云發(fā)天表”、“云頂山”巨幅摩崖石刻至今尚存,歷史上著名的文人蘇東坡、黃庭堅、陸游等暢游云頂山時都留下了珍貴的詩文。
寺內(nèi)香火炮臺山
炮臺山與大、小云頂山隔江對峙,山頂靈開寺近年來恢復(fù)、新建廟宇3500多平方米,寺內(nèi)供奉有川西僅見的木乃伊“肉身祖師”,終年香客不斷,熱鬧非凡。
長湖九龍長湖
長十余公里的九龍長湖三峽相連,峽高四五百米山勢陡峭,拔地而起,雄關(guān)險隘,從天而降,兩岸桃、李、梨、柑桔林帶夾相迎,有仙女墳、金龍船、蘇家灣天主教、滴水巖、九龍過江等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江峽灘頭驚濤拍岸,險象萬千,懸崖峭壁氣勢磅礴,如刀削斧砍;沙巖溶洞深不可測,使人不寒而粟。九龍長湖湖面寬闊,可開展豐富的水上活動。
沱江風(fēng)景沱江小三峽
沱江在上游段,有著名的“沱江小三峽”之說,即位于云頂山下峭壁高聳,險峻異常的金堂峽;青山如畫,層巒滴翠的明月峽;沿山而下,水流如龍的九龍峽。最知名的當(dāng)屬金堂峽和它的舊名——鱉靈峽。現(xiàn)今金堂民間仍廣泛流傳著3000多年前古蜀國開明王朝叢帝鱉靈治水的傳說。今天云頂山和對岸炮臺山下的金堂峽,兩岸一派旖旎風(fēng)光,綠樹倒映、桃紅李白,農(nóng)家樂的布幌子在風(fēng)中搖曳,一陣陣飯菜魚香傳來,讓你仿佛來到了“世外桃源”,近百米寬的河水波不興,小船來回穿梭。

西嶺雪山夏日避暑游
西嶺雪山映雪酒店+雙人早餐
原價:360元
¥980元
搶購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收集而來,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