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東北風 醉人關東情(組圖)
上品旅游 2014年12月23日 20:01
濃濃東北風醉人關東情(組圖),東北,冰雪撒歡季,冰雪大世界,冰雪。第十三怪:養活孩子吊起來養活孩子吊起來滿族先民的狩獵生活,女人也要騎馬。婦女生小孩難以攜帶,為防備野獸對,,旅游、游記攻略,,旅游景點,,好玩嗎,,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去,,怎么走,,住宿,,景點景區
第十三怪:養活孩子吊起來
養活孩子吊起來滿族先民的狩獵生活,女人也要騎馬。婦女生小孩難以攜帶,為防備野獸對初生嬰兒的傷害,就用樺樹皮編制成最初的搖車,把孩子放進去,掛在樹上。后來生活條件改善,這樣的習俗被保存了下來。北方漢族也用這樣的方式撫育孩子,只不過悠車掛在房梁上,孩子安全。悠車子搖起來,防蒼蠅、蚊蟲,有細微的風,孩子睡得舒坦。搖車、搖籃,悠車等都是大致相同的東西,古時制作一般用樺樹皮,長四尺,寬二尺,兩端呈半圓形,狀如小船。后來多選用椴木薄板,邊沿要漆上顏色,繪制花紋,寫上吉利話等等。為了避免孩子從搖車里翻出來,還要把孩子的胳膊肘,膝蓋,腳脖子等地方用寬帶子捆起來。悠車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后來就越來越講究了。比如結籽多的樹木做料,如榆木、松木、隱喻著多生兒育女。比如借誰家有出息的孩子曾經睡過的搖籃等等。現在這樣的養活孩子的方式也沒了,有搖籃,也沒地方掛了。過去裸露在房屋內的大梁,都用鋼筋做成的房梁代替了,還吊了棚。
第十四怪:年節喜慶吃豆包
年節喜慶吃豆包“臘月到,蒸豆包,熱氣冒,香味飄。”說的就是東北的粘豆包,它外形酷似元宵,大小如雞蛋,色金黃,有粘度,象征小日子團圓美滿,所以過年時家家都要蒸上幾鍋。粘豆包皮用大黃米(學名糜子)面做成。也有用小黃米和粘玉米面做豆包,但都不如大黃米正宗。過去一到冬深天冷,家家戶戶卻都忙著打糜子、淘黃米、壓面子,準備蒸過年的粘豆包。一家做粘豆包左鄰右舍的女人都來幫忙。今天我幫你,明天你幫我,成為一種習俗。蒸好的粘豆包,個個金燦燦、圓鼓鼓、粘稠稠、筋道道,熱氣騰騰地噴香。東北人吃粘豆包要凍起來,這樣貯藏的粘豆包不但沒有一絲裂痕,而且色澤新鮮。
第十五怪:家家戶戶有醬缸
家家戶戶有醬缸東北人的家,特別是農村,過去家家門前或小院里都有一個大醬缸,醬缸都是附近瓦窯燒制的,醬缸口用白布或者豆腐布蓋著,邊角系上紅布條和螺絲帽,最后用“醬缸帽子”(葦子編制,形狀和過去土改地主頭上戴的尖頂紙糊帽子一樣)蓋上。東北的大醬在制作過程中,從選料、烀豆、做成醬塊子、存放、下醬、打醬缸等等,都有很多細節的講究。每家的醬都不一樣,更離譜的是,幾乎一個人做醬一個味兒,但共同的特點如童謠唱的那樣,“烀黃豆,摔成方,缸里窖成百世香;蘸青菜,調菜湯,撈上一匙油汪汪。”。大醬在東北人家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干豆腐卷大蔥蘸大醬、大醬燉豆腐、大醬燉小魚、醬燉茄子、醬炒角瓜片、小青菜、婆婆丁蘸大醬等等,吃的贊不絕口、津津樂道。
東北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