磧口古鎮之旅黃河人家的故夢今夕,黃河,古鎮,磧口古鎮,山西,呂梁。夏天的周末,我與同伴一起走了一趟山西,距離上次榆次平遙之旅,整整有一年了,山西的記憶開始消淡,而這次卻,山西,呂梁旅游、游記攻略,山西,呂梁旅游景點,山西,呂梁好玩嗎,山西,呂梁在哪里,山西,呂梁有什么好玩的,山西,呂梁怎么去,山西,呂梁怎么走,山西,呂梁住宿,山西,呂梁景點景區
夏天的周末,我與同伴一起走了一趟山西,距離上次榆次平遙之旅,整整有一年了,山西的記憶開始消淡,而這次卻是為了呂梁附近的一個叫磧口古鎮的地方而來。在一家報刊上看到磧口古鎮的介紹,圖片上層次排比的壯觀的黃土窯洞立即抓住了我的眼球,孤零零的房子保留著最原始的摸樣,像是一座城堡隱藏在大山之中,我喜歡滄桑的卻仍然保留著活力的地方。磧口古鎮是九曲黃河第一重鎮,河對岸便是陜西了,想當年,這里曾是商賈重地,時過境遷,繁華退去,這黃土地上仍然有著當年的痕跡,只是物是人非,我們也只好在這被拋棄的歷史長河里,尋找一點慰藉了,幻想著能有一天在夢里穿越到那年歲月,去做一回生意人。

磧口古鎮:九曲黃河第一鎮
從太原坐火車到呂梁,再從呂梁坐小中巴來到磧口,說這里交通不太方便一點都不假,但是周末的時間里仍然有一些自駕的人前往這里休閑,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之后,我終于靠近了磧口古鎮。古老的鎮子完全依湫水與黃河交匯的地勢而建,在這里拐了一個九十度的大彎,真正讓人體會了一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其實古鎮并不大,幾個小時便可以把它逛遍,但如果對黃土高原仍然保留一種情懷,仍然念念不忘當年晉商故事的人來說,在這里找一家有歷史韻味的客棧住下來,晚上和清晨的時間里好好感受一下黃河岸邊的安靜和從容,是正確的選擇。
在古代,磧口是兵家要地,“磧”指的是黃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激流淺灘。磧口古鎮靠近黃河大同磧,大同磧號稱“黃河第二磧”,是一段近500米長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難以通行,磧口古鎮于是成為黃河北干流上水運航道的中轉站,在明清及民國時期成為我國北方著名商貿重鎮。在鼎盛時期,磧口碼頭每天來往的船只眾多,因此而滋生的商家也不計其數,那時候磧口便以“水旱碼頭小都會”的美而傳遍大江南北。磧口古鎮與黃河對岸的陜西吳堡縣相對望,相隔黃河水不能長相依卻是長相守,他們聽著黃河浪滔,走過了千年。我走在古鎮的石板路上,路面歷經百年卻依然平整光滑,周圍的店鋪建筑建筑在工藝和構造上其實都挺粗糙,顯得老舊與殘破,肯定不能和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相比,但是眾多店鋪排列整齊形成規模之后,古樸典雅的韻味又顯示出難以抵擋的魅力。
古鎮其實挺像個迷宮的,因為這里的巷道非常多,有向導帶著的話,幾個小時就可以走遍,當年毛主席東渡黃河走過的小巷,也隱藏在這里。如果要去感受這個商業古鎮的魅力,當然還需要靜下來慢慢品味。走到古鎮的鐘樓上,可以俯瞰古鎮的東市街,當地人稱這里“前街”,是以前騾馬駱駝運輸店集中地段,也叫“食店巷”,因為當時有飯館和許多小吃擔子小攤販,專門給窮人們賣吃的。中街主要是飯莊、酒館,百貨、日雜、布匹、錢莊等商家集中的地方,也是古鎮最繁華的地段。西市街,鎮上的人又叫它“后街”,如果東市街算是窮人街的話,那么西市街就算是富人街了,這里多是糧油貨棧,大四合院,臨街的店面都設在這里,后街可都是做大買賣的地方。而古鎮的黑龍廟則是俯瞰整個古鎮以及觀賞晚霞的好去處。
磧口客棧:枕著黃河水入眠
我們選擇了在磧口客棧住下,去的前一天晚上給客棧的主人打電話,我還問要不要預付款項,主人連說不用,記下我的名字和電話,第二天來到客棧,想要的房間跟我預想的并無太大區別,走進客棧就如穿越了一般,走進大門,個寬敞的四合院映入眼簾,院子分上下兩層,底下是窯洞式建筑,上面則是中式花格木門窗的排樓,一排排新掛上的紅燈籠點綴其間,給這古老的院落增添了不少生機。主人把我們帶到二樓的窯洞房間里,掀開窗簾,舉目遠眺便能看見遠處的黃河水,整個磧口碼頭盡收眼底。磧口客棧原來叫“四合堂”,以前是經營糧油的地方,后來專營過載貨物的運轉,解放后,四和堂演變為磧口糧站,這幾年才改為經營客棧,我們的房間的柜子里還堆放著很多會計賬簿。
午飯是在客棧里解決的,樓上主營客房,樓下便是一個大飯莊,門口的黃色旗子寫著大大的磧口客棧幾個字,像極了武俠小說里的場面,黃沙滾滾,俠客來到一家客棧,下馬喝酒休整。我們特地把酒菜端到了二樓的小閣樓,這樣便可以一邊欣賞黃河,一邊吃碗凸了。山西的面食非常對我的胃口,可能是因為出身客家,對重口味的東西總是偏愛,朋友覺得油膩的菜我剛剛好,于是一瓶梨汁下去,沖淡了一切,鄉愁襲來。晚上客棧停電了一陣子,我們便把晚飯端到了“聽濤閣”,一邊暢飲一邊談各自的遠行計劃,就如當年的文人俠客們在路上偶遇,相聚在一起把酒問人生一樣。
在古鎮里,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多半是老弱婦孺,象我們這樣住下來的游客其實也并不多,客棧里停著很多車子,但大多數是吃了飯便趕回城里的,還有一些劇組的車子,大概是來這里取景拍攝的。跟一些老人聊天,他們都會興致勃勃地說起古鎮以往光輝的歷史,看著他們蹲在大街上吃飯聊天,就像看到一幅逝去的發白的老照片,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紀末的慢生活中。晚上回到客棧久久未能入眠,高墻上掛著的紅燈籠一直在我眼前晃動,打開窗戶循聲望去,濤聲依舊物是人非,那曾經的繁華早已沉沒在歷史中,而這依山面河的院落卻讓人思緒良久,這一磚一瓦都是古人曾經撫摸過的,我們站在夜色中,仿佛望著那點點星空便能追憶往日不朽的靈魂。
西灣村:黃土高原上的建筑奇葩
西灣村可以從磧口走路過去,這個離磧口古鎮只有一公里的村子,會讓喜歡建筑的朋友大開眼界。磧口古鎮當年的繁榮昌盛,曾經輻射到周邊一些地區,帶動了一批村落跟著富庶起來,西灣村就是其中之一,至今保存有相對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跟磧口古鎮相比,這里的建筑顯得更加系統保留得也比較完整,這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村落里40余處宅院由2米多高的村墻全部封閉起來,形成城堡式空間。
西灣村古民居始建于明末,后隨著主人陳氏家族的興盛,輝煌于康乾盛世。作為磧口古鎮巨賈陳家的莊園,西灣村與古鎮磧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日寇侵華期間,西灣古民居受到嚴重破壞,現今遺存的30多座院古建筑和五條古巷,具有著很高的藝術和民俗研究價值。西灣村“背山面水負陰抱陽、左青龍右白虎”,據說風水相當好,現存基本完好、規模不小的明清建筑群陳家大院,陳氏家族產生了六位進士、七代繁盛,可見西灣村是個人才輩出的好地方,來到這里,不免要沾染一些富貴榮華的氣息。西灣村的建筑特色就是一個由小院落院院相連、相扣、相套而整合在一起的一個大院落。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個村,是西灣村最為貼切的寫照。
說西灣村是黃土高原上的建筑奇葩一點也不夸張,房子依山而建,梯形的建筑格局更是錯落有致,窯洞式的明柱廈檐高圪臺是這里最大的特色,整個古村落呈層疊狀。照壁、廳堂上的木雕、磚雕、石雕更獨具匠心,做工精細,飛禽走獸栩栩如生,令人嘆服。難怪磧口的老人老是建議我們一定要去看西灣村的磚雕,百聞不如一見,比我在其他地方包括徽州一帶的磚雕都顯得精致,磚雕再跟黃土高原特色的地域文化在一起,長滿青苔的老屋、風啄雨蝕的殘垣斷壁,顯得歷史感非常濃郁與厚重。歷經三百年興衰沉浮的西灣村似乎有衰敗的跡象,游客稀落,也沒有人專門來打理,知道這里的歷史的人并不多,但是藏在深山中的西灣村卻依然用它那質樸的生活狀態和凝固了的古代民居建筑,給黃河古渡磧口的添加了一抹色彩。
李家山村:與世隔絕的桃花源
磧口古鎮已經算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地方了,鎮子里白天雖然也有遠道而來的游客,周末的時間里并沒有出現人頭洶涌的狀況,而到了夜晚,過來看風景的小汽車依次開走,小鎮回復了寧靜,立即凸顯出小村莊的原始來,晚上躺在炕上,似乎還能聽到黃河水的浪濤聲。西灣村目前也有一些居民居住,整個村子顯得寧靜干凈但不至于落魄。而李家山村便可以說是隱于大山深處,空靈幽雅的桃花源了。
著名畫家吳冠中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風,他說:“我在山西有一個重要發現——臨縣磧口李家山村。這里從外面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很古老很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樣的村莊,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再找到!”李家山村距離磧口古鎮稍微遠一些,那天我們在古鎮路口包了一輛小汽車前往李家山村和西灣村,從磧口出發大概半個小時的車程,路況都非常好,一路過去仿佛幾年前到后溝古村的感覺,一路黃沙。抵達村子之后我們便沿著道路往山上爬,而山村的窯洞也是沿著山勢排開,站在越高處,越能看出氣勢來。
炎熱的夏天我們在李家山村走著感覺非常口渴,難得在村子里找到一家小賣部買了冰棍解渴,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黃土高原的干旱與貧瘠,很多窯洞都已經人去樓空,有的已經荒廢雜草叢生,有的只剩下老人看管著整個院子,留下寂寞孤單的守候的影子。跟西灣村不一樣的是,李家山村是從山底一直建到山頂,疊置十一層,一氣呵成,立體感明顯,村子里的道路也是彎彎曲曲,該繞的地方絕不會修直路,由此看來,李家山村更體現了建筑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偶爾會在小路的拐彎處看到賣棗子的老奶奶,大口地抽煙卻有著親切的笑容,她說自己的孩子都已經離開村子,出外打工和讀書,而這一天來到李家山村的,或許就我和朋友兩個人,能跟她買一斤棗子的,或許一個星期也碰不上幾個吧。
站在無人的山谷中望著對面溝壑叢叢的崖壁,崖壁上是層層疊起的窯洞,這個季節樹木還蔥郁,掩映著房屋,似乎還能聽到屋子里的歡聲笑語,只是走近了看,才發現人去樓空,屋檐下掛著的都是老人孩子的衣服。而在李家山村的村口,卻開始興建起一棟賓館來,也許政府已經看到李家山村建筑文物的價值開始計劃修葺,或許接下來的日子,那些背井離鄉到城里務工的青壯年,會紛紛回到這里建設自己的家鄉吧。
準備離開磧口古鎮的時候我和同伴決定到飯館里吃一頓黃河鯉魚,沿著黃土路走到鎮子路口的飯店,老板娘說每天早上11點整便有一輛中巴車從她家門口經過,車子是從磧口直接開回太原的。我們要了一條一斤多的黃河鯉魚,一直吃到車子真的從門口經過,我們不舍地跳上車子,回頭望望石板路和依然刮著燈籠的店鋪客棧,上天對這片土地垂青幾百年,一瞬間,卻恍若一夢。車子開始奔馳,塵土飛揚,黃河的波濤聲漸行漸遠,磧口古鎮的故事仍然每天在上演。
(圖/文:七月娃娃)
山西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