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是一種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中國橋梁的歷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時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橋梁發(fā)展到了巔峰時期。因為趙州橋等一批古代拱橋的驚人成就,中國一直被譽為“拱橋王國”。中國有十座非常出名的橋,既是名橋,必是歷代流傳取得共識之橋。我國山河壯麗,各地有名橋甚多,有的歷史久遠,盛名不衰,有的幾經(jīng)廢興,古跡尚在。,中國旅游攻略,中國游記攻略,中國好玩嗎,中國在哪里,中國有什么好玩的,中國怎么去,中國怎么走,中國住宿,中國景點景區(qū)
橋梁,是一種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中國橋梁的歷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時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橋梁發(fā)展到了巔峰時期。因為趙州橋等一批古代拱橋的驚人成就,中國一直被譽為“拱橋王國”。中國有十座非常出名的橋,既是名橋,必是歷代流傳取得共識之橋。我國山河壯麗,各地有名橋甚多,有的歷史久遠,盛名不衰,有的幾經(jīng)廢興,古跡尚在。
1、盧溝橋
盧溝橋坐落在北京廣安門西南約10公里之處,該橋因跨越在盧溝河上(今永定河)因而得名盧溝橋。盧溝橋建于1189年,橋長266.5米,橋欄桿上有501只石獅子,橋下11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世界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對盧溝橋造型之美,贊嘆不已,因之盧溝橋最早為西方人所知。
七百多年前,“盧溝曉月”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橋上有清乾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亭。到1985年,盧溝橋還是北京西南一條重要的交通通道,擔負著繁重的運輸任務。1985年后在旁邊建了兩座新橋后,舊橋才停止使用。值得我們牢記的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這里發(fā)動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既“盧溝橋事變”。
?
2、五亭橋
五亭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位于江蘇揚州瘦西湖內(nèi),因其筑在蓮花埂上,又名“蓮花橋”,為我國橋亭建筑的典范,此橋上揚五亭,下支四翼,正側(cè)有拱洞十五,每當月滿之時,每洞各銜一月,金波蕩漾,蔚為奇觀。1933年重修,蓮花橋與揚州春波橋、長春橋、玉版橋,合稱為“四橋煙雨”。
3、瀘定鐵索橋
盧定橋位于四川省瀘定縣縣西之大渡河上,修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距今301年。橋身共由13根鐵鏈組成,其中底鏈九根,扶手四根。每根鐵鏈由862至977節(jié)鐵環(huán)相扣,均由熟鐵鍛造,總重量達21噸。橋身凈空103.6m,寬2.9m。橋東西兩端各有橋臺一座,全用條石砌就,下設落井,并有生鐵鑄成的地龍樁與臥龍樁,用以錨固鐵鏈。落井之上建有橋亭,飛檐翹角、古樸大方。西端觀音閣下有康熙題寫之《瀘定橋》石碑,橋東有《御制瀘定橋碑記》。解放后。在橋東建有瀘定橋革命文物博物館。
瀘定橋是大渡河上第一座穩(wěn)固的大鐵索橋,而一改以往依靠笮橋、溜索與牛皮船橫渡的歷史。1935年5月29日,長征途中的紅軍在這里取得了“飛奪瀘定橋”的偉大勝利,譜寫了中國歷史上壯麗的篇章,毛澤東同志為此而寫下了“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壯麗詩篇。自此瀘定橋名揚四海。
推薦線路:稻城亞丁瀘定鐵索橋新都橋六日游
4、廣濟橋
廣濟橋位于廣東潮洲東門外,是我國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綜合性橋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說。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濟橋全長518米,集梁橋、拱橋、浮橋于一體,是我國橋梁史上的孤例。
它的興建經(jīng)歷了由宋至明三百年。因古橋架設于水流湍急的韓江之上,而韓江自古以來又是粵東重要的航道,水運繁忙,建橋者在東西兩段建了24座橋墩之后,中間的近百米河道卻因水流湍急無法再筑橋墩,于是只能采取“以舟代梁”的辦法,專門修造了24艘船,用鐵鏈拴緊連為浮梁,遇洪峰或巨輪駛過,浮橋可開可閉,后來橋面又建造了24對亭閣,兼作經(jīng)商店鋪。因此潮汕有“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和“一里長橋一里市”等動聽的民謠。
5、安平橋
安平橋位于福建晉江安海鎮(zhèn),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六角五層磚構宋塔一座。為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南宋建橋以來,雖經(jīng)十余次的重修,但舊的不斷破損,橋板斷折、橋墩倒塌、傾斜。 1980年國家撥出專款進行全面修復,1985年5月工程竣工。安平橋恢復了歷史的面貌。
6、趙州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于隋大業(yè)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chuàng)造。
趙州橋距今已1400年,經(jīng)歷了10次水災,8次戰(zhàn)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臺發(fā)生的7.6級地震,邢臺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nèi)部結(jié)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jù)當?shù)氐睦先苏f,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jù)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8次。
7、十字橋
十字橋是一種平面交叉成十字形的橋梁。位于山西太原城西南晉祠的魚沼飛梁,系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十字橋。該橋建造年代不詳。飛梁直跨沼池,東西向正橋長約18米,寬約6米,南北向翼橋每翼長約6米,寬4.2米,斜坡而下與正橋相交成6.5米方形場地,供游人眺覽沼內(nèi)泉水。全橋由三十四根八角形石柱支承,石柱用耐腐蝕的鐵青砂石筑成,橋邊緣敷設漢白玉石欄桿,整座飛橋顯得和諧、美觀。
8、風雨橋
風雨橋坐落在廣西三江縣的程陽村邊的林溪河上,全橋為石墩木面瓦頂結(jié)合而成。橋上建有五座寶塔形狀的樓亭,可避風雨。整座橋無一鐵釘,全用桁槽銜接,它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十分精致牢固。
侗族歷史悠久,文化古樸燦爛,民族風情濃郁。侗族的寨子,別具一格,與眾不同。大多數(shù)的侗寨修在河溪兩旁,跨水而居,因此,凡侗族人聚居中地區(qū),有河必有橋,橋上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1965年詩人郭沫若到些一游,興奮之余,不但為程陽橋題名,而且還賦詩盛贊:“艷說林溪風雨橋,橋長廿丈四尋高。重瓴聯(lián)閣怡神巧,列砥橫流入望遙。竹木一身堅勝鐵,茶林萬載茁新苗。何時得上三江道,學把犁鋤事體勞。”詩和橋名均刻成碑立于橋頭。
9、玉帶橋
玉帶橋位于北京頤和園。用白石建成,拱圈為蛋尖形,橋面呈雙向反彎曲。橋身用漢白玉雕砌,兩側(cè)雕刻精美的白色欄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島”美稱。
玉帶橋在西堤六橋中是最令人喜愛的一座。玉帶橋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橋,是當年乾隆從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橋身用漢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潔白的橋欄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飛翔的仙鶴,雕工精細,形象生動,顯示了雕刻工匠們的藝術才能。玉帶橋拱高而薄,形若玉帶,弧形的線條十分流暢。半圓的橋洞與水中的倒影,構成一輪透明的圓月,四周橋欄望柱倒影參差,在皺緞般的水面上浮動蕩漾,景象十分動人。它是頤和園里著名的建筑物之一。
推薦線路:北京天安門頤和園雙飛五日游
10、五音橋
五音橋位于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此橋兩側(cè)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時能發(fā)出叮叮咚咚的悅耳音樂,包羅我國古代聲樂中宮、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稱此為“五音橋”。
五音橋橋全長110.60米、寬9.10米,橋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塊,兩邊安設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每塊欄板的形狀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塊順著敲擊,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是一座能發(fā)出音響的建筑物。當擊打的方位不同時,發(fā)出的聲音亦不相同,會聽到5種如金玉般的響聲音階,有的低沉渾厚,如鐘鳴;有的清脆悠揚,仿佛是輕敲木魚之狀,悅耳動聽。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