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萬年寺簡介
深圳海外國旅 2014年05月26日 18:06
萬年寺位于峨眉山,為峨眉山主要寺廟之一。創建于東晉隆安年間(397—401),名普賢寺,慧持大師所建。唐乾符三年(876年)重建,改名白水寺。宋時又名白水普賢寺。明萬歷中敕改圣壽萬年寺。原殿宇七重,規模宏大,后幾度興廢。1946年大火,除明代磚殿外幾乎毀壞殆盡。現有殿宇兩重,系1953年重建。,眉山旅游攻略,眉山游記攻略,眉山好玩嗎,眉山在哪里,眉山有什么好玩的,眉山怎么去,眉山怎么走,眉山住宿,眉山景點景區
萬年寺是四川峨嵋山歷史最久的古剎之一,相傳為漢代采藥老人蒲公禮佛處。東晉隆安五年(401)創建時名普賢寺。唐乾符三年(876)慧通重建,易名白水寺。宋稱白水普賢寺;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重修時,神宗賜額“圣壽萬年寺”,沿稱至今。萬年寺為峨嵋山八大寺廟之一,與金頂一樣建有登山觀光索道,很多游客都把萬年寺作為自下而上正式登山的起點;另外一些游客則把這里作游山結束的終點。
??? 萬年寺位于峨眉山。由山麓報國寺上行約15公里獅子嶺下。為峨眉山主要寺廟之一。創建于東晉隆安年間(397—401),名普賢寺,慧持大師所建。唐乾符三年(876年)重建,改名白水寺。宋時又名白水普賢寺。明萬歷中敕改圣壽萬年寺。原殿宇七重,規模宏大,后幾度興廢。1946年大火,除明代磚殿外幾乎毀壞殆盡。現有殿宇兩重,系1953年重建。磚殿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一1620),為外部通高16米,每邊長15.7米的穹窿頂方形無梁殿。
??? 殿內有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鑄造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銅鑄像一尊,通高7.3米(白象及佛身高約各半),重62噸。殿內四壁下部有小龕24個,各供鐵鑄佛像1尊;上部橫龕6個,列置小銅佛像307尊,鑄工細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殿宇雄踞峨眉主峰以東觀心坡下一空曠平臺上,海拔約1000米,氣候溫和,地勢開闊,林木蒼翠。周圍山溪及殿前水池產琴蛙,為峨眉山特有。現有雄偉的山門、彌勒殿、觀音殿、般若堂、毗盧殿、無梁殿、巍峨寶殿、大雄寶殿、鐘鼓樓、行愿殿,其間還有花園、亭榭、水池等,該座園林式的寺院已成為峨眉山最大寺院。另外,此寺還珍藏有“峨眉三寶”—貝葉經、佛牙、御印。寺中碑刻眾多,最著名的為宋代書法家米芾手書的“第一山碑”。
??? 歷史:萬年寺始建于晉,原稱普賢寺;唐時更名為白水寺;宋時又更名為白水普賢寺。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神宗皇帝為給太后祝賀70大壽,賜名為圣壽萬年寺。無梁磚殿后側有著名的“行愿樓”,內供萬年寺三寶:佛牙、貝葉經和御印。佛牙為明代國外友人所贈,據科學家鑒定,為古代劍齒象化石。貝葉經為明代暹羅(今泰國)國王所贈,上書梵文(古印度文)《法華經》。御印為明神宗朱翊爻賜建無梁磚殿時所賜。現在的萬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撥款修復的。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樓、齋堂。這座山門、彌勒殿和里面的毗盧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邊的幽冥鐘樓,右邊的鼓樓長廊和圍墻,成為峨眉山規模最大的寺廟。在國內有較大的名氣, 《中國名勝辭典》 、 《中國風景名勝辭典》及一些佛教書籍中都有記載。年寺還有一段光榮歷史,那就是唐代開元年間,詩人李白來游峨眉山時,住在萬年寺毗盧殿,嘗聽廣浚和尚彈琴。如果您來到萬年寺可別忘了嘗嘗萬年寺素席哦。當然你也可以直接到峨眉山旅游網挑選你喜歡的行程,開始你的峨眉個性之旅。
峨眉山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