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字】:四川旅游
? 廣東省西華寺考古現場出土南漢時期大規模石板走廊 專家稱省內罕見
隨著考古人員對大殿遺址的全面挖掘,廣佛千年古剎西華寺大殿的原始面紗也基本被揭開。記者昨天從南海里水西華寺二期考古現場獲悉,繼發現南漢碩大柱礎和千年殘碑之后,日前又覓得三塊刻有漢字“王”的龍頭瓦當,推測為南漢時期文物。
現場:
出現8個時期遺址地基
昨天,記者來到西華寺二期考古現場,在深約3米、面積逾100平方米的西華寺原址大殿遺址內,一條光滑平整的石板橋呈對角線東南走向,四五塊灰白色的石板從橋頭開始排列,整齊組成約15米長的石板走廊。
專家表示:“二期考古挖掘出來的石板走廊,比新西華寺的跨度長逾3米。”目前西華寺已經確定有8個不同時期的遺址地基建筑,其中最早的是南漢以前的,大多是明代的。
重要發現
瓦當上有逼真龍頭
二期考古現場日前還出土了三塊南漢時期的龍形“王”字瓦當,其直徑約10厘米,逼真的龍頭形狀以浮雕的形式凸顯出來,在龍頭上方,鐫刻的漢字“王”清晰可見。其中一塊保存得較為完整,專家推測為南漢時期文物。
專家
下半年啟動三期考古
既然西華寺原址有更多的南漢文物出土,是否能推測屬于南漢28寺之一呢?廣東省考古研究所古建筑研究史專家郭順利表示,目前還未能下定論, “我們將繼續挖掘,尋找原址寺院奠基時的石碑,就能進一步解開西華寺的"身世之謎"。”
隨著南漢時期的地板大面積出土,專家表示這在省內罕見,特意將二期考古時間延長到三月中。“南漢時期的建筑遺址除廣州、肇慶、五華等地有發現外,大部分地方都找不到了,西華寺出土的大殿遺址很完整,十分有考古價值。”郭順利表示。
據了解,今年下半年,省考古部門和南海區文廣新局計劃在一期工程的西華寺前殿的東面,啟動西華寺三期考古工程。(記者鄧柱峰、李文慧)
編者注:瓦當俗稱瓦頭,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起保護木制飛檐和美化屋面輪廓的作用。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