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合肥2月16日專電(記者王圣志)元宵節還沒到,身在異地的農民工、大學生和上班一族,已開始思索如何將這個中國傳統節日過得與眾不同。除了同學、同事、同鄉“抱團”聚會,還有不少年輕人選擇做個“拼客”鬧元宵。
??????? 家住
北京的大學生李俊,目前在
合肥某高校就學。春節剛過,李俊便給自己在大學中的好朋友每人發了一條短信:“今年情人節、元宵節湊在一塊兒了,兄弟姐妹們誰策劃策劃,搞個活動吧?”李俊告訴記者,由于遠離家鄉,每當逢年過節的時候,心中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失落,所以經常組織自己的同學一起“抱團”過節。
??????? 當然,“抱團”過節并不專屬于大學生,一些從異地到城市工作的“上班族”也在尋找“抱團”的快樂。家鄉在
安徽臨泉縣的
安徽大學生命科學院團總支書記謝穎峰,來
合肥工作已經10多年了,每年春節過后就要來合肥上班。“我們每年都要在異地過元宵節,逐漸形成了一個‘抱團’過年的朋友圈,大家一起去餐館吃飯聊天,逛逛廟會,感受新年新氣象,一些女同事甚至還在元宵節這天親自下廚,亮亮自己的‘手藝’。”謝穎峰告訴記者,“由于春節大家都是各回各家,在我們朋友圈內,元宵節比春節過得更有滋味!”
??????? 還有很多年輕人選擇在元宵節做一回“拼客”。“拼客”是近年來出現的新興群體,意思是指一群素不相識的人通過互聯網,自發組織成一個群體,來一起完成某件事情。“拼客”成為遠離家鄉,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過節的一種新形式。記者在某“拼客”論壇中發現,不少人發帖尋求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鬧元宵”。一些商場、酒店也抓住商機,展開促銷、團購活動。
???????
安徽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王云飛對民俗風情頗有研究,他認為,更多人選擇扎堆過元宵是傳統文化在城市中的重新建構。“抱團”“拼客”更有利于身在異鄉的群體,在一個相對比較陌生的城市中找到家的感覺感,增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同。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