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是一個別致地方,出了火車站,你立刻便會覺得;這里沒有汽車,要到那兒,不是搭小火輪,便是雇“剛朵拉”。大運河穿過威尼斯像反寫的S,這就是大街。
?
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條,這些就是小胡同。剛朵拉穿水巷,輪船像公共汽車,在大街上走;“剛朵拉”是一種搖櫓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的,它哪兒都去。威尼斯并非沒有橋;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轉彎抹角,哪兒都走得到,用不著下河去。可是輪船中人還是很多,“剛朵拉”的買賣也似乎并不壞。
?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島的東北角上,是一群小島,外面一道沙堤隔開亞得利亞海。在圣馬克方場的鐘樓上看,團花簇錦似的東一塊西一塊在綠波里蕩漾著。遠處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這里沒有什么煤煙,天空干干凈凈;在溫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國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鄉;夏初從歐洲北部來的,在這兒還可看見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海水那么綠,那么釅,會帶你到夢中去。威尼斯不單是明媚,在圣馬克方場走走就知道。這個方場南面臨著一道運河;場中偏東南便是那可以望遠的鐘樓。威尼斯最熱鬧的地方是這兒,最華妙莊嚴的地方也是這兒。除了西邊,圍著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東邊居中是圣馬克堂,卻有了八九百年──鐘樓便在它的右首。
?
再向右是“新衙門”;教堂左首是“老衙門”。這兩溜兒樓房的下一層,現在滿開了鋪子。鋪子前面是長廊,一天到晚是來來去去的人。緊接著教堂,直伸到運河去的是公爺府。這個一半屬于小方場,另一半便屬于運河了。圣馬克堂是方場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紀,原是卑贊廷式,以直線為主。十四世紀加上戈昔式的裝飾,如尖拱門等。
?
?
十七世紀又參入文藝復興期的裝飾,如欄干等。所以莊嚴華妙,兼而有之;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勁兒。教堂里屋頂與墻壁上滿是碎玻璃嵌成的畫,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藍色和紅色的圣靈像。這些像做得非常肅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鋪的,顏色花樣種種不同。在那種空闊陰暗的氛圍中,你覺得偉麗,也覺得森嚴。教堂左右那兩溜兒樓房,式樣各別,并不對稱。
?
?
鐘樓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邊兒。但這兩溜房子都是三層,都有許多拱門,恰與教堂的門面與圓頂相稱;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襯出教堂的金碧輝煌來。令人留戀的水城,想想,也是,一座城,和一片水面連襟而成,多少是讓人流連忘返的。盡管,小巷只能讓它那么小著,老樓只能讓它在水邊浸著,那么多人來來往往,只能讓一艘艘“剛朵拉”不停歇地麻煩著。
而游人如織,威尼斯因天姿出色而任勞任怨著。在威尼斯的那一天里,我一直在遙想它的夜晚。我想:那或許該是如歌的行板,安靜而又恬美。如果可以,我便是枕著它的水,遠行了。
?
?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