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灣,因長城與黃河在這里交匯而聞名天下。這里被稱為中國最美峽谷之一,如同它的名字,老牛灣的步伐也像老牛般慢,這里還保留著的田園牧歌式的古老生活,毫不走樣,歲月的痕跡讓人回到了金戈鐵馬的時代,古樸與蒼涼的邊塞風情一再上演。
1.老牛灣湖光山色,一派寧靜,很難想象它金戈鐵馬的遠古時代。
古老長城見證黃河變遷
長城和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標志,老牛灣就是這兩大奇跡的交匯點。因為兒時看到的一張照片,我一直惦記著去老牛灣,時間一年年過去,直到開春,我才第一次到了老牛灣。??
從北京出發,經朔州、偏關、萬家寨,最后走到公路的盡頭,終于來到了老牛灣。接近村口的幾公里公路還未竣工,異常的顛簸,于是下車徒步進村。村里由于交通不是很方便,住宿和飲食條件一般,路上采購的西紅柿、黃瓜成為大家最喜歡的食物。
2.具有當地濃郁特色的石頭民居。
接待我們的大爺原來是縣里的中學教師,退休后就當了老牛灣的義務導游,大爺說老牛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治水的大禹。當時此地下了八十一天大雨,水漫大地,老百姓唉聲怨天,大家祈求玉皇大帝挽救蒼生,于是他就派了頭牛犁出一條溝,這條溝就是黃河。晚上,老牛看到上神明燈,忽然受驚,犁偏了路線,于是老牛灣誕生了。
跟著大爺來到古堡的制高點,放眼望去,老牛灣三面環水,猶如一個半島插入黃河以及支流。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征明顯,高聳、挺拔的蠻漢山形成險峻的黃河峽谷,蜿蜒于陡峭山崖上的明長城在這里與黃河交匯。老牛灣緊緊依偎在古堡下,十幾個民居院落聚攏在一起,灰白色的石塊和石條砌壘的院墻簡潔而齊整。半島的頂端是一座獨立于古堡之外的烽火臺,高大的烽火臺依然包著厚實的城磚,就像一位渴望征戰的將軍烽煙散盡,他卻始終不愿褪去戰衣。
在這里眺望黃河,平靜舒緩,沒有朔風凜冽,也沒有黃沙撲面,碧藍的天空下,給我的感受除了寧靜,還是寧靜。
3.長城的片段——烽火臺。
黃河蕩舟領略古堡遺風
建成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的老牛灣古堡坐落在緊靠黃河大峽谷的懸崖峭壁上,是明代防御系統中的屯兵城堡,古堡北端的望河樓是兵營望風之處,它是明代建筑風格的精品,也是老牛灣的標志之一。老牛灣另外一個標志就是古村落民居,它們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所有建筑都就地取材,全部采用當地的石頭、石片堆砌而成。石墻、石院隨形而就,石碾、石磨、石倉、石柜隨處可見,整個村莊就是一個經典的石頭博物館。
今天的老牛灣已經成為黃河生態旅游勝地,吸引著大量攝影愛好者和游客到此目睹“山水圍繞”的壯景,感受穿越黃河峽谷的樂趣。不過,據說想要一睹老牛灣的全貌,還需乘船筏舟去北岸內蒙古境內。聽說我們還要去北岸,大爺一早便安排了他的兒子帶我們過河。來到黃河岸邊,碧藍的河水在眼前流淌,太陽從對面的山崖照過來平鋪在水面上,泛動著粼粼波光……我不禁有些懷疑,這清澈的大河真的是黃河嗎?原來,老牛灣如此純凈的河水得益于下游的萬家寨水利樞紐,它讓黃河水流減緩,泥沙沉淀,河面上升,造成了這里安靜婉約如鏡湖瀲滟的絕色風景。
4.斑駁的壁畫訴說著這里過去的輝煌。
乘船來到北岸,雖然還是黃河、長城,但風景已經大不相同,內蒙古境內由于交通便捷,開發較早,碼頭、長城早就修整一新,遠沒有了南岸的野趣。
站在河岸的高處依然能看到黃河對面荒蕪的長城和突兀的烽火臺。古堡雄踞崖上,俯視黃河,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所謂“夏守邊,冬守河”,老牛灣兼而有之,更顯出其主要的戰略位置。
Tips
交通
去老牛灣一帶,可以取道朔州,經偏關到老牛灣。從朔州到偏關每天都有班車,但車次較少。從偏關到老牛灣中間要經過萬家寨,偏關到萬家寨約三十多公里,萬家寨到老牛灣14公里。從偏關到萬家寨可在縣城城門前的停車場聯系包車,或在偏關縣汽車站坐車,偏關到萬家寨每天有兩班車,車票7元/人。
從萬家寨到老牛灣沒有車,只能選擇徒步三個多小時,或者快艇,快艇有7人和10人的,一般單程40~60元/人。
餐飲
當地以面食為主,老牛灣基本沒有蔬菜和水果,只有縣城才有。價格都比較便宜,口味偏重,村子里邊的雞蛋好吃。偏關的驢肉莜面不錯,而這一帶的酸飯也很有特點,但不一定人人都吃得慣,嘗嘗無妨。
住宿
在偏關可入住偏關賓館。在老牛灣可入住村民的農家客棧,但條件一般。最好自帶睡袋。
周邊
樺林堡是明代的軍事古堡,西距偏關十多公里,路況較好。這一帶有近三十公里已日漸老去的連綿包磚長城,雖然殘破,但風骨尚存。
與之相鄰的寺溝渡口則是外長城和內長城的相會處,附近有元代古戲臺、護寧寺和古樹相伴,值得一去。
朔州的崇福寺是遼金三大寺廟之一,殿內有“五絕”,非常精彩。
山西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