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旅游攻略 澳門旅游推薦景點
自助游給我的感覺是,澳門的人都很熱情友善,而且它不想其他的旅游點一樣,去到那里都要收費,不過,澳門其實是一個非常小的地方,因為每當我們問路的時候,路人都會說:很遠的,走路要15分鐘,而不象咱們廣州一樣的說法:很近的,走15分鐘就到了。
那么,我們自由行,所要行走觀光的景點,下面由我來詳細介紹下吧~~
望廈炮臺
望廈炮臺于位澳門北部于環境優美的望廈山上,其建筑始于1849年,目的是為了防護清廷的軍隊,炮臺的建筑于1864年重新開始,1866年完工,面積為6300平方尺。直到1960年炮臺才停止使用。炮臺后改為駐守澳門的非籍葡兵營地,故此山谷稱“黑鬼山”。
此處現已改建成望廈山市政公園,四周環境十分優美,山路林蔭處處,遍植花木。這里的羅馬式廣場、噴泉、人工湖、瀑布、長廊等與古老的炮臺相互襯托,是一個旅游的好去處。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上午06:30至晚上08:00;星期日上午09:00至晚上07:00
餐飲•住宿•購物:葡式葡國菜的紅豆豬手、青菜湯、馬介休
譚公廟
譚公廟位于路環十月初五街尾,與中國大陸小橫琴島極接近。該廟建于清同治年間,距今已有百年,是路環香火最盛的廟宇。相傳譚公經常化身小童顯靈,被視為漁家保護神,受其香火供奉。又據記載,譚公“每杖履出山,一虎隨之”,今廟內墻上亦畫有虎。
廟內除供奉譚仙圣外,更加置有一只由鯨骨雕制成的龍舟,是一件已有百年多歷史的文物。裝配有木制的龍頭、龍尾、錦旗、羅傘、鑼鼓、梢公及撓手等,為漁民所贈。據說摸過鯨骨會行好運,故普男信女進香后必順便一摸龍骨。
廟側有一通近二百年的“過路環勒石曉諭”碑,記錄當地民政管理歷史。每年農歷四月初八譚公誕,許多港澳居民都前來進香祈福,搭大棚演出神功戲。
交 通:任何到路環市的大巴都可到,如25。到路環市沿海邊走約5分鐘到盡頭便是。
圣方濟各圣堂
圣方濟各圣堂建于一九三八年,其設計主要采取澳門主要教堂的巴羅克式風格。圣堂外墻以奶白色為主,還有橢圓形的窗戶及鐘樓。在圣堂的前面還有建于1910年戰勝海盜的紀念碑,在教堂內存放著一些亞洲最神圣的遺物,在一個銀制圣骨匣里存放著圣方濟各的臂骨,圣人在日本傳教后,打算進入中國,于1552年在距離澳門七十公里的上川島逝世。
在日本,二十六名天主教徒外籍及日籍祖父于1957年在長崎被釘十字架殉道,而數以百計的日本教徒于1637年在“SHIMABARA”革命中被殺害,還有一些殉教者的骸骨被帶往澳門存放在圣保羅教堂,但因一次大火將整座圣保羅大教堂焚毀,所以,這批骸骨就轉送大堂存放,直至一九七四年,再遷移至圣方濟各圣安放。
交 通:乘15、21、21A、25 、26、26A ,于路環市區站下車經路環市區前往。
菩提禪
菩提禪院位于氹仔七潭公路腳,是氹仔最大的廟宇,禪院內了供奉澳門最大的釋迦牟尼佛像,佛像底部蓮座高5.4米,重約六噸,以青銅鑄造,佛像左手平放、右手平舉,法相尊嚴慈祥。在庭園外還有一尊泰國的四面佛像。禪院占地面積很大,除了有大雄寶殿和多個殿堂外,還有菜田及齊堂。齊堂每道到用餐時間對外開放,游客還可以品嘗到素食。
哪吒廟
哪吒廟位于大三巴牌坊旁,于1898年建成,據說建廟前澳門瘟疫流行,區內居民為了驅邪息災,于是興建此廟供奉哪咤為保護神。哪咤廟與周圍建筑相比,像一個建筑小品,它不和舊城墻及大三巴牌坊競爭墩厚和雄偉,而是通過簡單裝飾材料以不同的虛實對比手法,體現其輕巧別致的形象。
開放時間:8:00-17:00
導 游:澳門有兩間哪吒廟,其中毗鄰大三巴牌坊的一間是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景點。
交 通:
可乘公交10、10A、11、21A、2、3、3A、4、5、6、7、8A、26A、33 (需于新馬路下車,沿議事亭前地及步行徑前往)
或乘坐17、18、8A、26(于白鴿巢總站下車沿石仔路前往)。
媽閣炮臺
媽閣炮臺(又名圣地亞哥炮臺,位于西灣西端)建于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堡上,距今350多年歷史。澳門政府在公元1622年前修筑炮臺,以防守澳門的入口水路。當年炮臺面積縱一百五十步,橫五十五步,距離海面約三十尺,適用于槍戰。古堡內,設有小天主教堂,名為圣雅各伯小堂。教堂內有精致的圣各伯雕像以及母花地瑪、伊莎貝皇后的瓷磚畫像。
1981年,古堡改建為圣地亞哥酒店,但仍保持原有的特色,城墻、隧道、教堂等文物與葡式風格的設計互相結合。酒店分為四層,在各層建筑之間,小徑與回廊相連接,白色外墻和紅色屋頂,在青青的山色中,格外突出。http://www.zkbbt.com/hongkong/
澳門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